何宽其--医生,言语当慎!
行医颇有艺术,毕竟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。医生的言行,会或明或暗的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,这种影响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。如果把病情说得过重,虽然可以规避医疗风险,但往往会吓住患者及家属,如果把病情说得过轻,虽然可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积极乐观的情绪,但医疗风险却加大了。因此,如何寻找其中的平衡点,确实是一种艺术。患者也常常咨询医生有关治疗策略方面的问题,比如肿瘤患者,要不要手术,要不要放化疗,有时我们中医的观点与西医的观点不同甚至是相反的,但每一个医疗策略的决定都是有风险的,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在法律上规避医疗风险,也是一种艺术。所以,医生的言语,可不慎乎?
案例一 我初中的数学老师丁老师,因为黄疸、转氨酶升高,在四川自贡当地某知名医院诊治,虽然转氨酶恢复了正常,但黄疸却一直升高,病因不明,后来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肝胆病专家,建议肝穿刺明确病因,治疗方案如前。但丁老师惧怕肝穿。该医院实在没招了,叫转到华西去,我的老师及家属,用他们自己的话说”快崩溃了“,不知怎么办?要不要转华西?毕竟从自贡转到成都去,还是非常麻烦的。关键时候想到了我,征询我的意见。我知道,帮忙做出医疗策略,是一件很棘手风险很大的事情。但我最终把老师当做亲人,帮他拿了主意,说”可以考虑回家用中医治疗“,结果老师一听此话,第二天就跑回家了,毕竟在医院呆了10多天,真实痛苦难耐!所幸,我以茵陈五苓散加味帮他治疗了2个月,就彻底好了。这是我自鸣得意的案例,也因为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回报师恩,颇有成就感。这个案例也记载于《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》一书中。试想:如果事情搞砸了,如果不是我的老师,我敢做出这个大胆而颇具风险的治疗策略吗?反正当时想,即使搞砸了,老师念及学生的一片苦心,也不会怪罪学生吧。
案例二 一厦大学生,因为高中时谈恋爱被父母棒打鸳鸯,后竟然患上精神分裂症,来找我看诊时,以阿力哌唑控制病情,虽然有服西药,但晚上睡眠极差,恶梦连连,用他的话说”象在大脑里播放连续剧“。他妈妈问,这孩子还有治吗?我询问了其家族是否有精神分裂症患者,答曰没有。我把我的想法如实告诉了其母亲,说孩子的精神病是后天生活事件所致,如果积极的治疗,配合心理的疏导、安慰与鼓励,还是有相当大的希望,我也会积极鼓励这个孩子。他妈妈说,其他医生都说这个孩子毁了,就你还说有很大的希望!后来,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,配合心理的疏导与鼓励,治疗一个多月,就几乎没有失眠多梦了,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大为改善,希望未来能停服西药,彻底康复。至此,我深刻领悟了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那句名言”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“
案例三 一老太太因咳嗽来诊,听闻前一个患者说咳嗽因怀疑肺结核而做了相关的检查,最终排除了肺结核。敏感的她当天回家后,竟然夜不能寐,想到自己是否也患了肺结核呢?在我第二次门诊的时候,家住同安的她,一大早起床,坐公交,上BRT,又转公交,辗转几个小时,到了厦大医院我的门诊,把心中的疑虑告诉了我,我说,她主要是一个慢性支气管炎,肺结核的可能性较小,实在不放心,也可以去查查。听了我的一番解释与安慰,满意的回去了。哎,她大老远颇费周折的赶到我的门诊,就是为了和我聊上一通,寻求解释与安慰,这样心里才踏实。黄煌教授说”医生就是一味药“,”中医师还是中国式的牧师“,信了!
